“渝见的士・悦享山城”:巴渝温度伴车行 出行名片焕业态

李嘉男
2025-09-19

自7月30日“渝见的士・悦享山城”出租汽车驾驶员素质提升行动正式启动,这场由重庆市交通运输委员会、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指导,重庆市道路运输事务中心主导、市出租汽车暨汽车租赁协会协同推进的行业变革已深耕两月。行动精准发力巡游出租车行业,驱动其完成从服务到品质的全面焕新,让这一熟悉的出行载体化身重庆文旅宣传的鲜活“流动招牌”。如今,其在行业转型、文旅融合中的深远意义与示范价值持续释放,引发广泛关注。

此次素质提升行动以“打造流动窗口、培育山城向导”为核心,将精细化服务与巴渝文化基因深度交融,构建起巡游出租车与网约车同频共振的服务矩阵。行动中,贴有“渝见的士・悦享山城”标识的巡游出租车在机场、车站等交通枢纽格外亮眼,成为往来旅客眼中的“移动风景线”;网约车则依托订单智能匹配,实现服务的精准触达。两类业态携手开展“的士盲盒”派送活动,盲盒内既有轻轨穿楼书签、洪崖洞折扇、手绘地图等镌刻山城印记的文创物件,也搭配了盛夏必备的清凉贴、醇厚的重庆特色茶叶等实用好物,每一份都藏着巴渝巧思,盛满重庆人待客的真心实意。

据统计,行动开展两月间累计派送“的士盲盒”1500个,4500名外地游客收获惊喜。盲盒引发的暖心回馈在行程中不断上演:福建游客捧着盒中佛牌,追问大足石刻的千年传说,转身便敲定景区门票;浙江阿姨接过重庆特产茶叶,下车前执意留下地址,要寄来家乡好茶“以礼相待”。这枚小小的盲盒更成了天然的“破冰神器”,不少游客下车时主动添加驾驶员联系方式,笑着约定“下次来重庆还坐你的车”。活动相关话题在社交媒体持续刷屏,让重庆文旅的线上热度与线下口碑同步攀升。

据了解,服务升级的背后,是多方主体协同发力推进的扎实举措,更由此构建起行业规范化发展的全新框架。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重庆市出租汽车暨汽车租赁协会主动作为,精准锚定行业痛点制定统一服务标准,联合各巡游出租车企业、网约车平台企业铺开全方位提质行动:在能力培育上,聚焦驾驶员核心素养开展专项培训,既通过普通话课程打磨服务沟通力,更以景点讲解、本土文化精讲赋能“山城故事集”身份塑造;在过程监管上,创新建立“路检路查+线上抽查”双重机制。线下组建专项小组在机场、高铁站等重点区域实地核验车厢卫生、服务态度,线上依托车辆定位、乘客评价数据动态筛查问题,实现监管无死角;在保障激励上,以“服务明星”奖励机制树标杆、激活力,充分调动从业者积极性。这一体系不仅为巡游出租车行业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更有效破解了行业内服务品质不均、监管精细化不足的突出难题。

而行动带来的深层改变,更凝练于行业价值重构与城市品牌赋能的双重突破中。从服务价值重构维度看,这场行动正推动巡游出租车行业完成从“运力提供者”到“城市服务者”的深刻转型。堵车时,驾驶员一句“前头就是李子坝,等哈儿看轻轨穿楼”的暖心讲解,便将焦灼等待化为风景期待,让细节服务渗透行程每一处;重庆市汽车运输(集团)出租汽车分公司的王文成师傅,更以朴实善举诠释着这份转型的温度——9月3日清晨发现学生遗落的电话手表后,他当即暂停营运专程送回学校,不留姓名,面对问询仅轻描淡写一句“小事一桩”。如今,这样拾金不昧、携老扶幼的暖心事在行业内已成常态,“握方向盘更握城市精气神”的理念愈发深入人心,让冰冷的交通服务沉淀出醇厚的人文暖意。

另一方面,从文旅融合创新来看,行动为重庆文旅IP打造开辟了“交通+文化”的全新路径。“的士盲盒”中承载巴渝记忆的文创物件,与驾驶员口中流淌的本土文化讲解形成奇妙联动,共同构建起可触摸、可感知的“移动文旅场景”。这一创新让巡游出租车服务彻底跳出单纯行程载体的定位,升级为游客抵达山城后体验巴渝文化的第一入口。外地游客的暖心回馈,叠加社交媒体上持续涌动的热议浪潮,生动印证了这一融合模式的独特价值。

从蝉鸣夏昼到桂香秋日,“渝见的士・悦享山城”行动正以浸润式服务,让巴渝温度随车轮流淌。它不仅是一次行业素质的集中提升,更是一场以交通为纽带的城市形象传播实践,为重庆文旅书写新篇的同时,更重塑了出租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生态。

活动开展两月,的士盲盒送出约1500份。

乘客点赞活动

活动中,红岩先锋队队员更专注于服务细节

阅读2
分享